top of page

宋代筆記 vol.24 吉州窯黑釉葉紋描金梅花盞,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 Bowl with leaf pattern on a black ground, Jizhou ware



SACA學會 宋代筆記 vol.24 吉州窯黑釉葉紋描金梅花盞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 Bowl with leaf pattern on a black ground, Jizhou ware / 南宋,陶瓷器,高5.2公分 口徑15.2公分 足徑3.4公分


回顧上海博物館類似葉紋盞:宋代筆記 vol.10 上海博物館藏葉紋束口盞


北宋中葉後,講究飲茶藝術的文士們喜愛用黑色茶碗來襯托白色的茶湯,一時黑色茶碗的製作從福建建窯擴及南北大窯場,且各具特色。此碗碗壁斜敞呈斗笠式,上釉後再以刀修整勒刻出足型,小圈足,底淺凹,底心凸起。胎色米白,外壁烏亮的黑釉下能見明顯之輪製痕。器內黑釉間飾一大片黃色的木葉紋。


匠者係先在器上施淡黃釉,而後貼上處理過的木葉,再施一層富含鐵份的黑釉,入窯燒成;寫實中另有令人玩味的詩意。據吉州窯古法燒製實驗,因桑葉中富含鋅、鐵、銅、錳、鈣等微量元素,似乎也只有桑葉才能燒出木葉盞。此係江西吉州窯獨樹一幟的作風;該窯盛於五代至元,各種色釉、繪飾外,尤擅利用釉中含鐵量的不同而表現紋飾間顏色對比的美感,作剪紙、木葉、玳瑁斑等饒富趣味的裝飾。本器碗內,似曾貼或畫金銀之梅花枝與彎月,但金銀色脫落,僅對光時能見其落筆迅捷優美的梅枝。此種梅枝彎月的圖形常見於南宋至元代的吉州窯作品。



據有關學者研究,木葉紋盞所用之葉是桑葉,符合「桑葉能通禪」的美學取向。江西以吉州的禪宗寺院數量最多,唐末五代,「飯後三碗茶」已經成為吉州禪寺普遍流行的「和尚家風」。而吉州窯場所在地與本覺寺相鄰,窯址中也發現了不少與寺院相關的瓷器標本。因此木葉紋盞的出現,應當受到了禪僧的需求和審美影響。


这件作品圓唇,束口,深腹,矮小圈足。器身施黑釉,盞心飾木葉紋,葉脈呈黃褐色。依器型可分為鬥笠盞、束口弧壁 r盞和深腹盞三種,此件木葉紋盞即屬於斗笠盞一類,宋代末茶的飲法達到了高峰,依宋徽宗的《大觀茶論》所述,茶色「以純白為上真」。因此,宋代的茶盞以黑色為貴,如祝穆的《方輿勝覽》載:「茶色白,入黑盞,其痕易驗。」以黑釉為底色的木葉紋盞即符合此標準。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