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 龍泉窯青釉鬲式爐 上海博物館藏
高11.3釐米,口徑14.4釐米,腹圍47釐米
SACA學會 宋代筆記 vol.17
此爐尺寸較大,釉層厚而瑩潤,系梅子青釉的典型,教科書級別的龍泉窯鬲式爐。人們常常忽略這樣的器物其實在拍賣市場很長時間都不見一件,龍泉窯的魅力在於其既简单又复杂,既有容易被人喜歡的特征,也同時提供非常复杂的审美。龍泉窯燒造時間長,產量巨大所以提供了这种寬容性和可能性,能以合理的價格吸引入門藏家,也能以頂級的價格、複雜的審美吸引成熟藏家。這件作品的複雜度遠比看起來高,是一件值得細細研究的作品。
此器口沿外折,短頸,扁形鼔腹,腹底有等距離三足。胎質潔白堅硬,釉呈梅子青色,溫潤如玉,肩部凸起弦紋一周,腹部凸起三稜延至足部,凸起處釉薄成白色,是有意識的顯露其白色胎質,俗稱「出筋」。這是龍泉窯青瓷渲染釉色青翠和胎質純淨的特殊技法,燒制難度很大。此器造型端莊古樸,色澤典雅,紋飾簡潔,給人一種堅實有力的感覺,充分體現出南宋龍泉窯高超的制瓷技藝。
龍泉窯在今浙江省龍泉縣,始燒於唐,南宋時期創燒的粉青、梅子青品種代表了古代青瓷燒制的最高水平,許多產品採用多次施釉方法,釉色蔥翠,鮮麗奪目。
댓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