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的審美不在話下,就算是十分茂密的花叢,也能呈現出有條不紊的淡雅。這件雍正王朝的精品,一定是熱愛大自然,崇尚自由生活的藏家所擁有。這種典雅的氣息,不分東西,超越時空,是王族的品位。
這件杯子有著明確的紀錄,蘇富比20週年出版,81、13、17年的拍賣紀錄,傳遞有序,這次回到北京保利,算是「回家」,是去是留?這次又會納入哪位豪傑,哪位女史的收藏呢?
成交價:1552.5萬人民幣
The Yongzheng Emperor's aesthetic is undisputably great, and even a very dense flower bush can be presented with an organized lightness. This piece of fine art of the Yongzheng dynasty, must well be from noble collectiion with a passion for nature, and an advocation for the freedom of life. The elegant atmosphere is cup creates transcends time and space, the unifying aura is unmistakably the taste of royal families around the world.
This cup has clear prevenance, with Sotheby's 20th anniversary publication, 1981, 2013, 2017 sotheby's auction records, the line of provenance is clear and authenticity undisputed. For Beijing Poly, this is a form of “homecoming" with relative proximity to the forbidden city, but the question remains, would it stay in Beijing?
在雍正時期,督陶官唐英再次匠心獨運地創燒了名為「百花不落地」的陶瓷紋飾,及後流行於乾隆、嘉慶時期。根據清宮檔案,此種圖案的瓷器用於宮中帝王賞花時節,象徵着「萬花獻瑞,盛世昇平」,具有超凡的藝術、觀賞及收藏價值。
百花不落地,又名「百花不露地」,顧名思義即是將整體瓷器外表鋪滿各色花朵,多以大朵牡丹裝飾器物主體,襯以菊花、茶花、月季、荷花、百合、牽牛花等各種小花,或是以大小相若的各式花樣散布全器,不露出瓷器胎釉,如天女散花之景。「百花圖」又稱「萬花錦」、「錦地夾彩」、「萬花堆」或「錦上添花」,通常會結合粉彩與金彩,以精細的金彩勾勒線條,彷彿將錦緞複製於瓷器之上,百花爭艷,畫面繁縟,極盡工巧,盡顯雍容華貴之美。
此種紋飾的製作難度非常高,由於專供宮中賞花之用,不同的節令會使用不同的紋飾 ,須先由內務府造辦處設計畫稿,再交付御窯廠將平面畫稿臨摹至立體的粉本之上,一花一瓣極其精細,稍有差池即告作廢。一件小小的器物上同時兼容三十多種花色,而不同釉色想要呈現其最優美的成色,所需溫度皆不相同,至入窯燒製成完美的作品, 幾於鬼斧神工。此種繁複精美、工藝要求極高的瓷器,相信只可見於盛世之下。
有趣的是,有細心的買家還發現,其底部有一個花蕾形狀特殊,形似暗號,又為此杯增添了一絲趣味,不僅讓人想起範寬隱藏在溪山行旅的簽名。
上手圖:
上手視頻:
6427 清雍正 御制琺瑯彩百花不落地茶圓
直径10cm;高5.7cm
估價:RMB 13,500,000-23,500,000
出版
《香港蘇富比20週年》,香港,1993年,編號231
「雍正年制」款
傳承
1.香港苏富比,1981.11.25,Lot278
2.香港苏富比,2013.10.08,Lot3021
3.香港苏富比,2017秋拍Lot3607
此件雍正琺瑯彩小碗為專場之雋,器形精巧規整,口微撇,深弧壁,至底內收,下承矮圈足,外壁曲線極為柔和、唯美。底足修胎完美,胎質細潔致密。
內壁素白,外壁以胭脂紅、黃、藍、綠、淡𨯔彩等琺瑯彩料描繪四時百花圖,其中牡丹、荷花佔據中心位置,且紋飾較大,四周筷擁小朵的玉蘭、繡球、蘭蕙、石榴、芙蓉、菊花、桂花、石竹等四時花卉,枝繁葉茂,花團錦筷,顏色鮮艷,其瓷胎畫琺瑯之質感有明顯別於粉彩之效。底施白釉,正中落「雍正年制〞藍料雙方框宋體款。雍正時燒制的琺瑯彩瓷器存世極少,此件小碗彌足珍貴,當為難得一見的稀世之寶。
據雍正十年八月內務府造辦處《清檔》記載:「二十六日,據圓明園來怗內稱:本日首領薩木哈持出法瑯白地百花圖小酒圓一件⋯…。〞或為本品同類器之清宮記錄。
小碗外壁裝飾傳統稱之為 「百花不露地」,又名「百花錦」、「萬花堆」、「萬花錦」 等,寓意百花獻瑞,盛世長春。因其設色豐富,繪畫多彩,燒制工序繁復,絕非僅憑數人之力可成,必在工藝繁榮之世出現,當為彩瓷之翹楚。追其源流,可知雍正一朝為初創階段,多見碗杯小瓶之屬,拍品或為此類 「百花錦〞 紋樣之創燒之器。
雍正帝審美品味極高,對藝術要求嚴苛,在琺瑯彩瓷燒造一事上更是多次下旨,親自監督指點,查閱清宮檔案,便可見諸如「爾等近來燒造琺瑯器皿花樣粗俗材料亦不好,再燒造琺瑯時務要精心細緻,其花樣著賀金昆畫。
欽此。〞之類的督導旨意。在以琺瑯彩畫花卉紋一事上,雍正帝更將 「細緻〞一詞體現的淋灕盡致,曾覺「琺瑯菊花瓣畫單了〞,下旨令以後要 「照千層香落花辦畫」,觀本品之菊花紋飾,花瓣層疊,緊團密族,應正是雍正帝所要的「乾層疊落花瓣」式畫法。
清宮將各個作坊之中優秀的匠人調動到琺瑯作坊中,力求將所有優秀的資源合併,以保證所出之器精美華貴,更能體現 「內廷恭造之勢」,由此導致了 「一體行走〞制度的出現。另外詞臣繪畫與宮廷繪畫的繁盛,產生了具有進士出身和文官身份、擅長詩文書畫的詞臣畫家群體,尤以雍、乾二朝最具規模。他們隨侍在皇帝身邊,奉皇帝之命進行繪畫創作,滿足皇帝對於詩文、繪畫方面的需求。當時以畫技供奉內廷者,有郎世寧、唐岱、錢維城、高奇佩、鄔一桂、蔣廷錫等人。其中鄔一桂和蔣廷錫皆以花鳥畫擅名。鄔一桂娶名家惲壽平之女惲蘭溪為妻,深得惲氏家傳,所作花卉 「分枝布葉條暢自如,設色明淨,清古冶艷〞。蔣廷錫亦學惲派,擅長以逸筆寫生 「自然洽和,風神生動,意度堂堂。〞故《飲流齋說瓷》贊美雍正御窯瓷器「花卉純屬惲派,沒骨之妙,可以上擬徐熙」。
雍正十年八月二十六日内务府造办处
《各做成作活计清档》中相关记录
《石渠宝笈续编》中相关记录
《典雅富丽-故宫藏瓷》, 廖宝秀著,页 101,图 25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邹一桂 《百花图卷》(局部)
此件琺瑯小碗的設計藍本應當出自當時大臣身兼宮廷畫家鄒 一桂之手。他所創作的兩卷《百花圖》是清代院體沒骨花鳥畫風格 的精品,現均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兩卷《百花圖》題材、內容和 風格雖十分相似,但尺幅與構圖章法有所不同,皆為鄒一桂的精品 花卉。清代蔣寶齡在《墨林今話》中評論:「無錫鄒小山宗伯以清 艷之筆競美藝林,其所寫《百花卷》,洵為平生傑作粉本,流傳於 世。」《清史稿》記載,鄒一桂「嘗作百花卷,花題一詩,進上, 上深賞之,為題百絕句」。另據《石渠寶笈續編》中錄,鄒一桂所 繪《百花卷》一直藏於乾清宮中,足見帝王之珍視程度。
雍正元年傳教士 Niccolo Tomacelli,在廣東傳信部的報告 中描述他在中國的作為,寫道:「他相當得到皇帝的歡心,皇帝派 他去畫琺瑯。雖然,他原先不懂畫琺瑯這項專業,在郎世寧的協助 之下,據說郎世寧還為其準備設計稿樣,其才能也得到一定的看 重。」1從此信件可知,正是因為清宮缺乏畫琺瑯的西洋專家,雍正 皇帝才求賢若渴,甚至要求郎世寧來協助其他傳教士去畫琺瑯。在 他任宮廷畫師期間,畫琺瑯器上西洋元素滲入並流行,將西方的透 視與明暗處理技法運用於繪畫技法上,使琺瑯瓷畫中花鳥山水等各 類景物的質感、光澤和形態,栩栩如生,躍然紙上。
細觀此件小碗,以紅、黃二色描繪的牡丹及荷花中,紅花採用 西洋畫法,以亮點並調合白彩繪花瓣亮處,造成明暗對比效果,也 使整體紋飾更加立體逼真。而黃花則採用中國畫平塗的方式描繪, 礬紅勾邊,而非琺瑯,可因礬紅所展現的明暗分明變化,更勝琺 琅,並符合院體工筆花卉的繪畫特點,想必在雍正帝心中,這繁復 的採用多種施彩工藝相結合而創生出的藝術,在各自繪畫題材上皆 採取最為合適的施彩用料,從而結合出的一件「完美」藝術品,更 加符合他極為苛刻的美學要求。荷花叢中一抹藍色的身影,在現實 生活及傳統繪畫中極少見到,於花瓣中間淡淡的刷上一絲淺綠,更 顯優雅恬靜。花葉更是用綠色的濃淡變化,表現花葉的陰陽向背, 極富立體質感。霍曼·霍斯特布吉於 1721 年創作一幅水彩畫中亦可 見本品裝飾之花卉樣貌,藍色蓮花、嬌嫩黃菊等搖曳生姿,花瓣及 藤蔓之上的刻意留白,極富層次變化。世宗品味高雅,將文人的意 趣及西方繪畫技巧融進瓷器之中,開創了清代御瓷的新時代,成就 後世不可企及的藝術巔峰。
小碗外壁所見顏色之多,彩料配制之廣堪稱空前。可見欲制此 碗需耗費大量人力、時間及成本,絕非其它御瓷可比,工藝如此繁 復必將注定百花不露地者燒造不多,可寶藏之。正如寂園叟於《陶 雅·卷上·陶雅十六》中述:「雍正官窯。大小盤碗。白勝霜雪。既 輕且堅。上畫彩花數朵。每一朵橫斜熒拂。裊娜多姿。筆法絕不板 滯。花作茄紫蛋黃天青各色。皆非乾隆朝所能幾及。」
本品花卉大多使用胭脂紅彩裝飾,胭脂紅彩首見於康熙朝,是以 黃金為著色劑的低溫釉,當屬眾多琺瑯料中最為珍貴之品,原屬舶來 之技,唐英在《陶成紀事碑》中稱為「西洋紅色」。雍正六年(1728 年)七月怡親王所交二十一種琺瑯料中,紅彩仍未可得,同年九月便可 見挑選人員學配琺瑯紅料的記載,故可知此時已能自行調配紅料,但應只處於初始階段,還未熟練掌握技術,且直至雍正十年(1732年) 《活計文件》記載上諭:「用西洋大紅吹做......」,由此可知此彩料 之珍罕程度。另外胭脂紅是琺瑯質色料中應用最為成熟和多樣的,摻 入鉛白調和便可呈現出其色階漸變質感。小杯主題花紋四周裝點的朵 花,皆以此法渲染而成,色若桃緋,粉嫩柔美。
檢閱公私典藏,雍正朝百花不露地者寥寥無幾,與拍品相同 且皆署藍料彩「雍正年制」宋體款之琺瑯碗僅三例,一例為故宮博 物院清宮舊藏,載錄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琺瑯彩·粉 彩》,圖版15。第二例為收藏家仇炎之先生舊藏,錄於 《Qing Porcelain. Famille Vert and Famille Rose》,圖版165,後售 於香港蘇富比1981年5月19日,編號589。第三例先後售於香港佳士 得 2002 年秋拍,編號 606;香港蘇富比2012年4月4日,編號 3191 等,最後由日本著名收藏家,伊勢藝術基金會名譽主席,伊勢彥信 先生收藏。
本品氣韻婉約雅致,清新復見華貴,中西結合,釉彩妍美多 姿,製作極盡考究之能事,洋溢出無與倫比的藝術魅力,見證了雍 正琺瑯彩瓷千古不遇之輝煌,為所有百花不露地器皿當中之雋品, 洵為獨一無二的絕色佳瓷。
1 潘耀昌. 《中國近現代美術史》修訂版,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9年。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