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17 明永乐 乾隆御题诗剔红茶花盖盒
「大明永乐年制」款
御题诗钤刻「古稀天子」、「犹日孜孜」二印
AN EXTREMELY RARE AND FINELY IMPERIAL RED LACQUERED 'FLORAL' BOX WITH COVER
Yongle Period, Ming Dynasty
Yongle Six-Character Mark
D23.3 cm H7.7 cm
估价待询
本件拍品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默认提货地为中国香港,详见《保税拍品竞买须知》。
The item is held under the bonded status, The default place of collection is Hong Kong, China. Please check the NOTICE ON AUCTION OF BONDED LOTS in this catalogue for details.
备注
1.法国贵族P-L旧藏;
2.法国私人收藏;
3.法国拍卖行( Mathias & Oger-Blanchet) ,2019年12月09日,编号57
盒為「蔗段式」,木胎,黃色素漆上層層髹朱紅色漆,厚度約4毫米,估算其髹漆百層以上。再於蓋面及立牆的紅漆上雕剔花卉。蓋面飾五朵盛開的山茶花,並伴有數朵含苞待放的花苞,似眾星捧月,突出正中的主體,畫面具有完美的整體感。橢圓形葉穿插其間,前後掩映,佈局飽滿,生意盎然。立牆順時針方向依次裝飾菊花、薔薇花、山茶花、牡丹花、石榴花,兩兩成組,俯仰相間。這種處理手法繼承了元代雕漆的風格,但不同在於黃地留白空間較小,有緊密之感。盒內及外底髹褐漆,見流水斷紋,外底左側有「大明永樂年制」楷書針划款。
蓋盒內陰刻填金乾隆御制詩「詠永樂雕漆茶花盒」,此詩出自《清高宗御制詩·五集·卷十五》,為乾隆五十年所作(乙巳年,1785年)。乾隆時年75,自其七十大壽時,工部尚書彭元瑞寫了一篇《古稀之九頌》的奏折,引用了唐朝大詩人杜甫「人生七十古來稀」的詩句,贊頌乾隆皇帝為「古稀天子」,乾隆帝認為「用意新而遣詞雅」,此後便以「古稀天子」自稱。
別翻花譜樣,圖作寶珠叢。
朵朵能承露,枝枝如受風。
雕幾泯痕跡,深淺謝皴烘。
以置趯台里,真稱照殿紅。
—詠永樂雕漆茶花盒
明末清初 剔红婴戏二层套盒(乾隆御题)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根據前後的詩文看,此詩應是三月之後,四月十六之前所作。詩後署款「乾隆御題」,並鈐刻「古稀天子」、「猶日孜孜」二印。詩雲:「別翻花譜樣,圖作寶珠叢。朵朵能承露,枝枝如受風。雕幾泯痕跡,深淺謝皴烘。以置趯台里,真稱照殿紅。」從詩中可知,乾隆帝對刀工極好的漆器不吝贊美之詞,並且尤其鍾愛本件漆器「雕幾泯痕跡」的圓潤無刀痕。此盒蓋面繼承元代張成、楊茂的風格,精雕細刻,所謂「藏鋒清楚,隱起圓滑,纖細精緻」(《髹飾錄》語)。細微之處處理得恰到好處。例如花紋枝葉紋理清晰而逼真,以不同的錦地雕刻方法來表現不同的花朵蕊芯,花筋葉脈被處理得細膩入微,雕刻刀法嫻熟流暢,圖案邊緣打磨得圓潤光滑,不露稜角和刀刻痕跡。故而乾隆帝如此贊嘆此件永樂雕漆蓋盒。
再讀此詩,其用「照殿紅」喻漆盒,《四庫全書·史部·台海使槎錄》中記載「照殿紅樹甚高,花如巨觥,色紅無二」,而照殿紅不僅是名貴的山茶花品種,又因其顏色姝妍,可引申為紅寶石。乾隆帝認為只有照殿紅「熖熖燒空,尤為奪目」的花色,才可與永樂剔紅漆器的朱紅相媲美,如山茶之艷、如寶石之紅。
在《御制詩初集》卷二十八中,著有一首御制詩「初冬日瀛台」,詩雲:「君雁廻靈沼,卿雲擁趯台。」並注曰「瀛台舊名趯台」。趯台是瀛台在明代的古稱,稱南台,即今日的中南海。在乾隆帝看來,如此寶物在明代定是被放在三面臨水,襯以亭台樓閣,像海中仙島的瀛台之中,使殿宇光照,燦若朝霞。
此時,果園廠制漆器已是世間稀有之物,珍同球琳珙璧,乾隆皇帝風雅喜愛收藏,得此寶盒,欣喜之情,在此詩中流露無遺。目前據統計,除卻在清代本朝漆器上題刻御制詩的器物外,兩岸故宮博物院館藏帶乾隆御題詩的明代漆器預計總數不超過40件,其中在永宣漆器上題刻的更是僅有十餘件。物以稀為貴,乾隆皇帝只有在自己覺得品級高或特別的器物上才會下旨刻入御題詩。所以這件捧盒乃是漆器中上上之品。
連乾隆皇帝都對永宣雕漆贊不絕口,寫下六十餘首御制詩贊美明代漆器,其中又以永宣漆器最多。經過明清兩代的內府積累,乾隆帝坐擁數量龐大的漆器收藏,匯集天下博學鴻儒與能工巧匠,他的藝術眼界自非尋常人可比。換言之,御制詩中所展現的不僅是他的個人審美,更是清代的精英群體對漆器的理解。
屏息觀摩此件剔紅茶花蓋盒,於放大鏡下,可見肥厚的漆層最下端,有一道明顯的烏色漆線。正如《髹飾錄》中記載:「其有象旁刀跡見黑線者,極精巧」,同時期為《髹飾錄》作注的楊明則在旁補充說道:「古人精造之器,剔跡之紅間露黑線一二帶。一線者或在上,或在下;重線者。其間相去或狹或闊無定法;所以家家為記也。」王世襄先生也曾經確認過,故宮所藏一百幾十件永樂、宣德剔紅器物,大多有黃、楊兩位前人所言之黑線,由此可以作此盒為明早期宮廷剔紅器物之重要依據,而且是其中的精造之物。
細觀本品漆層之厚令人稱奇,據相關專家研究,1毫米的漆層,需要漆工反復髹漆約30次才能達到,本品漆層逾4毫米之厚,粗略估算至少要有一百二十次的髹漆,費時費工。在數百層的髹漆之後,才是永樂時期最頂尖的漆匠,屏息下刀,小心剔刻而成,其花蕊的細錦地,例如筆畫最少的一個「 ■ 」錦文,至少要36刀才能完成。而蓋面五朵茶花,其中一朵茶花的小小花蕊就要六百餘刀,整個蓋盒製作之難可見一斑,令人瞠目結舌。
朱间乌线
早在《莊子·人世間》中就有「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的記載,從獲得大漆到製成漆器,工序繁復,週期長久,歷來都是王侯將相之家使用。漆器為中國古代的藝術瑰寶。雕漆顏色以朱紅色為主,鮮紅艷麗、喜慶吉祥,中國歷代帝王有用之裝飾宮廷的慣例。
歷史上,明成祖朱棣和清代雍正、乾隆這三帝都酷愛剔紅,剔紅工藝在這三朝也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宋元時期,文獻記載有官辦作坊製作漆器,但從實物中卻難以看到。至明代時,漆器的製作則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官辦漆器作坊佔據統治地位,據清初高士奇《金鰲退食筆記》中記載,明初製作漆器的官辦作坊為果園廠。
永樂帝特在北京果園廠敕建漆器作坊,將剔紅工藝中心從南方移到北方,使剔紅藝術達到歷史巔峰。同時,也從南方徵調了一批能工巧匠充實果園廠的力量,以滿足皇家對漆器的大量需求。據康熙二十四年刻本《嘉興縣誌》記載:「張德剛,父成,與同里楊茂俱善髹漆。剔紅器,永樂中日本琉球購得,以獻於朝。成祖聞而召之,時成已歿。德剛能繼其父業,隨召至京,面試稱旨,即授營繕所副。」這種情況表明,元代髹漆大師張成之子張德剛繼承父業,並為明皇室效力。大批南方匠人調入北方,不僅充實了果園廠的力量,同時也將南方匠人高超的髹漆技藝帶入北京,無疑使永樂時期的雕漆達到歷史上的最高水平。
據不完全統計,兩岸故宮帶有乾隆御題詩的明代漆器總數不超過40件,其中永宣漆器不足20件,極為稀少,乾隆皇帝只有在自己覺得品級高或特別的器物上才會下旨刻入御題詩。而流通於市場的,除本品外,只有1976年,出現在倫敦拍賣會上的「明永樂 乾隆御題詩剔紅雙鳳蓮花盞托」,它曾是英國大維德爵士的收藏,後被重要漆器收藏家李經澤購入,直至2008年秋,於李氏漆器收藏的專場中以近三千萬人民幣的價格釋出,至今仍是漆器拍賣的最高價。而帶有乾隆御制詩的永樂雕漆蓋盒,目前已知可流通的僅此一件,極為珍稀。
從現存的漆器來看,除了髹朱漆的器物外,其餘御題詩均可於髹黑漆的蓋盒內、盤底、碗心處,此前據《清宮造辦處檔案》中記載,乾隆帝層下令將宮中明代漆器發去蘇州「收拾漆底」,此旨意可能也是為了方便後續刻制御題詩。題刻的御制詩字體有楷書、隸書兩種,且都填金。詩文排列以竪排成圓形、方形居多,若選刻詩位置本身帶有款識或受器型限制,可能變為環狀排布。
本品所題御制詩直落「乾隆御題」,後鈐刻二印,經查閱兩岸故宮博物院所藏器物中,與台北故宮博物院所藏漆盒上御題的筆法、刻法幾乎一致,應該是當時一人所為。此種設計也是工匠根據器物本身的大小,來排布詩文、印文有關。
並且值得注意的是,盒底刻「大明永樂年制」款,刻款的部分線條與漆器的乾裂紋路契合,這也證明瞭此為永樂年間的刻款,而絕非後朝所加。此類漆盒也有一部份在永樂款上在加刻宣德款,為永樂皇帝1424年突然駕崩前所作,在宣德登基初期仍在作坊有待貢呈,故須加上宣德銘款方可上呈。
乾隆皇帝對永宣雕漆推崇至極,經過明清兩代的內府積累,乾隆帝坐擁數量龐大的漆器收藏,匯集天下博學鴻儒與能工巧匠,他的藝術眼界自非尋常人可比。換言之,御制詩中所展現的不僅是他的個人審美,更是清代的精英群體對漆器的理解。「物以稀為貴,稀以精為真」,此件永樂剔紅茶花蓋盒經明清內府遞藏、乾隆帝鑒賞刻題、漆藝雕刻精湛、品相又極佳,如此大美,似「照殿紅」閃耀至今,令人沈醉。
明永乐 乾隆御题剔红雕双凤莲花盏托 香港佳士得2008年12月03日,编号2119
成交价RMB 29,163,200
在中國漆工藝中,剔紅漆器的製作工序可謂最多,製作週期亦為最長,藝術表現力最為突出。剔紅,又稱雕紅漆、紅雕漆,此技法成熟於宋元時期,發展於明清兩代。其法常以木灰、金屬為胎,在胎骨上層層髹朱色大漆,少則八九十層,多達一二百層,至相當的厚度,待半乾時描上畫稿,再雕刻出浮雕的紋樣。一般以錦紋為地,花紋隱起,華美富麗。
關於剔紅,古代文獻多有記述,如(明)曹昭《格古要論·剔紅》說:「剔紅器皿,無新舊,但看朱厚色鮮紅潤堅重者為好。」明代永宣時期的漆器保持了元代「隱起圓滑、藏鋒清楚」的樸實風格。(明)黃成在《髹飾錄·坤集·雕鏤第十·剔紅》中寫道:「剔紅,即雕紅漆也……宋元之制,藏鋒清楚,隱起圓滑,纖細精緻。」
永樂雕漆因用漆精良,雕刻圓熟勁健,磨工精細光潔,到明代晚期已經受到文人雅士的一致推崇,名聲大噪。沈德符在《萬曆野獲編》中也指出:「今雕漆什物,最重宋剔,其次本朝永樂、宣德果園廠者,其價幾與宋埒。」
《長物志》說:「雕刻精妙者以宋為貴……蓋其妙處在刀法圓熟,藏鋒不露,用朱極鮮,漆堅厚而無敲裂。所刻山水、樓閣、人物、鳥獸皆儼若圖畫,為佳絕耳。元時張成、楊茂二家亦以此技擅名一時。國朝果園廠(即永樂宣德時期宮廷製作漆器的御用作坊)所制刀法,視宋尚隔一籌,然亦精細。」
《春明夢余錄》載:「宮闕之制,前朝後市……每月逢四則開市,聽商賈易,謂之內市……每月逢三則土地廟市,謂之外市。然外市是士夫、庶民之所用。若奇珍異寶進入尚方者,咸於內市萃之,至內造如宣德之銅器、成化之窯器、永樂果園廠之髹器、景泰御前作坊之琺瑯,精巧遠邁前古,四方好事者亦於內市重價購之。」此外,由於喜愛永樂漆器,清代造辦處檔案中也留下了乾隆皇帝曾下令在新做的雕漆器上鐫刻永樂款的記載。
拍賣時間:6 月 15 日(星期六)
拍卖厅 A 順延
下載本場圖錄:
コメ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