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茶入筆記 vol.10 唐物蘆庵肩衝:藤田傳三郎自號蘆庵命名的茶入 - Ro'an, Fujita Museum’s Most Important Tea Caddy.



有一次,一位道具商给藤田傳三郎带来了一个茶入。 這件茶入一直流传于萨摩岛津家族,但在西南戦争的戦禍中,箱和付属品都被烧毁了。 傳三郎果斷買下,並用其自號為其命名,隨後他為這件茶入定制了盒子、盖子、仕覆、和盖子全套配件,並终生珍藏。


藤田傳三郎是藤田美术馆的奠基人,長州藩・萩出身,是一位很重要的茶人,他當時的重要對手就是香雪美術館的村山隆平,兩個人經常在拍賣會上火拼,據說直到村山隆平躺在病床上的時候,都還在想著怎麼在拍賣上打敗藤田,並且成功了。


茶人作為收藏家,通常都有著十分謙遜、堅韌的態度,這也使得他們的收藏通常都能比較持久。此外,茶人創造自己的審美標準,為新收藏家拓寬視野,創造良性的環境。


收藏家中的茶人SACA學會列舉過,現存幾乎所有的日本重要私人美術館的創始人都是茶人,包括三菱的小彌太、泉屋的住友春翠等人。古董商裡的最著名的茶人是壺中居的廣田不孤齋。



《唐物肩衝茶入銘 蘆庵(ろあん)》,尺寸 = 3.7 厘米(内孔)x 6 厘米(壶身直径)x 7.1 厘米(高)。


明治维新期间(1868-1912 年)藤田傳三郎在大阪创办了一家企业,西南戦争(1877 年),该企业的盈利能力不亚于三井和三菱。 与此同时,他还是著名的艺术品收藏家和数寄者(茶人),并拥有 蘆庵、香雪 的头衔。



艶のある飴色に一筋の釉なだれが景色となる堂々とした姿の茶入は、藤田傳次郎が趣向をこらして仕覆などの付属品を新しくつくり、自号の「盧庵」と銘をつけ終生愛蔵した


《唐物肩衝茶入(からものかたつきちゃいれ)銘 蘆庵(ろあん)》中国・宋時代(12〜13世紀)サイズ=口径3.7×胴径6×高さ7.1センチ 艶のある飴色に一筋の釉なだれが景色となる茶入。藤田美術館の礎を築いた藤田傳三郎は、長州藩・萩の出身。明治維新で奇兵隊に投じた後に大阪で事業を興し、西南戦争(1877年)で三井・三菱と並ぶ利益を得たという。同時に美術品収集家、数寄者としても名高く、蘆庵、香雪という号を持つ。


ある時、道具商が藤田傳三郎のもとに持ち込んだ茶入。聞けば薩摩島津家に伝わっていたものの、西南戦争の戦禍によって、箱や付属品がすべて焼失したという。傳三郎は、自らの号と同じ銘をつけ、箱や仕覆、蓋を整え、終生愛蔵した。


自身が実業界で活躍するきっかけとなった西南戦争。ひとつの茶入とひとりの数寄者を、歴史に残る戦争がめぐり合わせた。


凜とした姿を見て、傳三郎は何を感じたのだろう。



傳來

薩摩の人伊集院象常、元島津公所持なりとて此茶入を秘識せしが、裸の儘にて共来歴審かならず、偶ま藤田蘆庵一見して之を重し伊集院に請ひて之を獲るや、見れ吾家第一の質物なりとて、遂に其號を以て名とせりとなり。


實見記

大正九年五月十七日、大阪市北區繝島藤田平太郎男邸に於て質見す口縁薄作にて、括り返し深く、低く、飯際稍窪み、肩キッカリと衝き、胴張りて、青瑠璃色の沈筋一線を続らし、裾以下朱泥色の土を見せ、底板起しなり。熱飴色釉にて、置形肩先より青白き蛇蝎釉一ナダレ、裾士際に至りて止まり、飴色及び青白釉、月又は國司茄子等に類せり、底緑少しく高く、内に向つて括り返しあり、内部口縁釉掛り、以下轆轤細かくり、底一段を成し、轆轤く渦狀を劃す。熱體無疵にて景色多く、廻りに青白釉の一線あり、内部口緑に掛りたる釉の中にも、亦少しく青瑠璃色あり、手取軽く、光澤物を鑑すべく、唐物肩衝茶入として形締り景多く精作絶倫と調ふべきなり。



關於藤田美術館


藤田美術館的藏品是由活躍在明治時代的實業家藤田傳三郎和他的兒子平太郎、德次郎建立的。明治維新後,許多流傳於領主世家和寺院神社的文化財產被運往海外或在日本被粗暴對待,這讓傳三郎感到了一種危機感。


傳三郎不僅是一位實業家,而且是一個美術品愛好者,儘管他的父母從小就告誡他不要喜歡那些稀奇古怪的東西,但他的這一性格始終沒有改變。他下定決心並著手收藏, "在這個時候,我大量收集美術品,同時防止國寶流失"。他的子嗣們繼承了他對美術品的熱情,提出"這些國寶不應該作為個人的私人財產而珍藏。


我們希望這些美術品能夠公佈於世,希望能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分享,並能夠用作該領域的研究人員的資料",於是在1954年開設了藤田美術館。從開館到2017年6月11日的暫時關閉,藤田美術館的建築是將從明治到大正時期建造的藤田家宅邸的倉庫改造,並重新用作展覽室。在1945年的大阪空襲中,宅邸的大部分被燒毀,倉庫幸運地躲過了火勢的蔓延,也保護了存放在裡面的美術品。新的藤田博物館也希望能夠作為60年來為人們所熟知的"倉庫美術館",將繼承的美術品傳給下一代。


關於藤田傳三郎


江戶末期天保12年(1841)出生於長州(現山口縣)·萩市。明治初期(30歲左右)前往大阪,開始了製造軍靴、供應軍需品和勞工、以及興辦隧道、橋梁、排水工程等土木工程等業務。


1884年將小阪礦山(秋田縣)轉讓處理後,採礦業成為事業的核心,事業規模進一步得到了發展。此外,他還參與了兒島灣(岡山縣)的填海工程、並很大程度上參與了紡織、鐵路、電力、報紙等構成日本近代化基礎的業務。他在大阪商業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包括曾擔任大阪商法會議所(現在的大阪商工會議所)的第二任會長。


傳三郎從小就對古代藝術有著很深的造詣,據說他對茶道用具有非凡的鑒賞力。他很喜歡能和茶道等日本文化,在他的宅邸里設有一個能劇舞台和許多茶室,他似乎沈迷於這些活動。他擔心由於明治維新後廢佛毀釋的影響,許多歷史上的佛教藝術品會流至國外,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發生,他投入了大量的資金。 據說他的古物收藏一直持續到他去世。 傳三郎於1912年3月30日逝世(70歲)


"看當時的這種情況,我想社會的秩序應該早晚會與文物制度的整頓相結合而穩固下來,藝術志向應隨著國家的強盛更加宏大,如果在這個時候,大量收集藝術作品,並防止國寶散失,我們將來就不會有任何遺憾了,因此我傾注資金致力於收藏。”摘自《藤田翁言行錄》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