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紫砂筆記 vol.1 上海博物館藏紫砂精品:陳鴻壽、楊彭年、陳鳴遠、曼生 - Zisha Pot of the Shanghai Museum, Chen Hongshou, Yang Pengnian, Chen Mingyuan and Mansheng.



陳鴻壽「延年」銘 紫砂壺


尺寸: 連蓋高8.8釐米,底縱7.5釐米,底橫12.3釐米

作者: 陳鴻壽、楊彭年

產地: 宜興窯

來源: 龔理曾、龔理荃、龔理華、龔理宸、龔理菁1964年捐贈

壺仿漢瓦當式,壺身半圓形,曲柄,短流微曲,蓋頂附曲系。壺身一面銘「延年」,一面銘「不求其全,乃能延年,飲之甘泉,春蘿清玩,曼生銘,弟二千六百十一壺」。壺底鈐「阿曼陀室」,壺柄下端鈐「彭年」。


陳曼生即陳鴻壽,字子恭,號曼生,清代篆刻家,其與楊彭年是清代嘉慶道光年間文人與工匠合作制壺的代表人物,二人合作而成的紫砂壺風行一時,倍受稱道。

陳鴻壽 銘 楊彭年制 紫砂壺

尺寸:帶蓋高7.8釐米,底寬7.0釐米,底長11.5釐米

作者:陳鴻壽、楊彭年

來源:唐雲1963年捐贈



這件紫砂壺是清代著名篆刻家陳鴻壽和著名紫砂藝人楊彭年合制的「曼生壺」。陳鴻壽號曼生,是清代著名浙派篆刻家,因酷愛紫砂工藝,自繪紫砂壺樣,請宜興著名工匠楊彭年為之制壺,並親自在壺上刻銘,世稱「曼生壺」。 曼生壺的主要特點是融造型、文學、繪畫、書法、篆刻於一體,壺腹鐫刻書法、金石、圖案等,清雅素淨的紫砂茗壺因此平添幾分詩情畫意,形成獨特的文人壺風格。


這件壺仿漢代瓦當造型,並以漢代瓦文為銘,造型古拙優雅,製作精細挺括,線條流暢,質地溫潤,具有濃厚的文人氣質。壺的底部印有陳鴻壽「阿曼陀室」銘,把柄下則印有「彭年」銘。


陳鳴遠制題句紫砂壺


尺寸: 带盖高10.3厘米,口径5.9厘米

作者: 陈鸣远

来源: 吴清漪1960年捐赠



陳鳴遠,清康熙年間制陶名師。生卒年不詳。江蘇宜興人。是時大彬之後一代名師。長於雕塑裝飾,善翻新樣,塑鏤兼長,技藝精湛。


這件執壺作方形,下接四短足,造型簡樸,比例優美,流、把、壺身雖均為方形,但邊緣打磨渾圓,樸而不拙。壺身題刻「且飲且讀不過滿腹 為禹道光兄 遠」並鐫「陳鳴遠」方形印。



陳鳴遠,清康熙年間制陶名師。生卒年不詳。江蘇宜興人。是時大彬之後一代名師。長於雕塑裝飾,善翻新樣,塑鏤兼長,技藝精湛。

這件執壺作方形,下接四短足,造型簡樸,比例優美,流、把、壺身雖均為方形,但邊緣打磨渾圓,樸而不拙。壺身題刻「且飲且讀不過滿腹 為禹道光兄 遠」並鐫「陳鳴遠」方形印。


曼生铭提梁紫砂壶


尺寸:通高18.4厘米,口径6.0厘米,腹径11.9厘米

来源:唐云1963年捐赠

文字释文:煮白石泛绿云,一瓢细酌邀桐君

款识印记: 曼铭频迦书



曼生壶是清嘉庆、道光年间流行的紫砂壶品种。这种壶的式样一般由著名篆刻家陈鸿寿设计,由宜兴紫砂名匠杨彭年等制作,陈本人镌刻书画、诗词而成。陈鸿寿号曼生,故此类壶均称“曼生壶”。


这件提梁壶造型古拙奇特,壶身状若瓜瓠类植物,提梁如枝蔓,壶盖钮若蒂,线条自然生动。壶上刻绘奇石一块,另一面有曼生款铭文“煮白石泛绿云,一瓢细酌邀桐君”。


清 陈曼生铭杨彭年制唐井纹紫砂壶

作者:陈鸿寿、杨彭年


文字释文:维唐元和六年岁次辛卯,五月朔十五日戊申,沙门澄观为零陵寺造常住石井阑并石盆,永充供养。大匠储乡郭通以偈赞曰:"此是南山石,将来造井阑,留传千万代,各结佛家缘。尽意修功德,应无朽坏年。同槃胜福者,超于弥勒前。摹溧阳唐井文为午庄清玩。曼公记。嘉庆乙亥秋九月彭年艁。


款识印记:曼公记、嘉庆乙亥秋九月彭年艁、“午庄”、“彭年”




这件紫砂壶就是由著名篆刻家陈鸿寿和紫砂名家杨彭年合作的曼生壶。曼生壶一般由陈鸿寿设计并刻铭,杨彭年烧制,式样不一,铭文署曼生款,把柄下篆“彭年”方印。


此壶式样简洁,线条挺拔秀丽而不乏流畅感,与光润细腻的质地相得益彰。壶身铭刻溧阳零陵寺唐井栏铭文,并署曼生款。又标明制作时间为嘉庆乙亥秋九月,即嘉庆二十年1815年间。


清 杨彭年制紫砂水盂

文字释文: 道光二年小除,偶来溧阳访零陵寺唐井,摹其文作注水具。是日逢天雨,花漂随研席间俱成卍字,亦一奇也。红梨庵发僧手书并跋。蠹鱼伴读红梨庵,绠修汲古时耽耽,庵僧独学渺不欢,羡波胜福夸同霑。伯甫士干。


又铭:维唐元和六年岁次辛卯,五月朔十五日戊申,沙门澄观为零陵寺造常住石井阑并石盆,永充供养。大匠储乡郭通以偈赞曰:"此是南山石,将来造井阑,留传千万代,各结佛家缘。尽意修功德,应无朽坏年。同槃胜福者,超于弥勒前。



杨彭年,生卒年不详,字二泉,号大鹏,江苏宜兴人。清代嘉庆时期紫砂壶名艺人。所制茗壶,玉色晶光,气韵温雅。有的浑朴工致,有的玲珑精巧,虽随意制成,具天然之趣。善于配泥。当时著名篆刻家陈鸿寿(号曼声)经常与杨彭年合作,由陈设计并刻铭,杨制造,号为“曼生壶”。


水盂是文房的常见用具。这件水盂器型浑朴,炼泥细腻,朴而不拙,气息古雅。器底篆“杨彭年造”方印,器身有清人杨秉桂长铭自叙道光二年在溧阳零陵寺见唐井栏铭而制此水盂,并摹写井栏铭。




Opmerkingen


bottom of page